近年來,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迅猛發展,智能手表逐漸成為市場新寵,與傳統腕表的界限日趨模糊。加之高端消費品市場增長放緩,高端腕表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今年,這一趨勢愈發明顯。據瑞士鐘表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瑞士鐘表在8月份的出口量同比大幅下滑16.5%,而前八個月的出口累計價值為170億瑞士法郎,同比微降1.0%。這表明,傳統制表市場正在經歷深刻的行業變革與市場分化。
然而,在這場行業洗牌中,各大制表商并未坐以待斃。他們積極尋求“破局之法”,通過產品創新、品牌煥新與全球化策略調整等舉措,努力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
在產品層面,制表商們紛紛加大投入,力求通過“專利技術+創新材質+智能化”來構建核心競爭力。他們不僅在核心技術層面進行攻堅,還通過材質創新和功能優化來重構產品價值體系,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例如,勞力士推出的全新Land-Dweller陸使型腕表就搭載了新一代“動態脈沖擒縱”技術,江詩丹頓和GP芝柏表也在新型儲能技術和復雜功能模塊等領域持續深耕。
“傳統+智能”的跨界融合成為新探索方向。據《2025年全球及鐘表行業深度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鐘表行業將迎來傳統精密制造與現代智能科技深度融合的關鍵轉折點。例如,斯沃琪集團旗下的天梭T-Touch Connect Sport腕表,巧妙地在指針式石英表的基礎上融入了AMOLED顯示屏,既保留了傳統腕表的直觀性,又增添了智能設備的多功能性。
在消費層面,隨著渠道變革與消費代際的更迭,制表商需通過沉浸式體驗、情感共鳴與精準觸達的協同作用,將消費者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從而滿足其日益個性化的功能需求與精神需求。為此,品牌們打破傳統運營模式,通過升級門店體驗、數字化賦能以及文化鏈接等方式,重構與消費者的價值共鳴。
在渠道變革方面,線下門店正逐步轉型為沉浸式體驗空間。例如,卡地亞在成田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推出的升級精品店、寶珀全面翻修的東京銀座門店以及愛馬仕擴建的澳門四季酒店門店等,都超越了門店單純的展示銷售功能,更加注重營造環境氛圍與優化消費體驗。
另一方面,數字化與新服務模式正激活年輕客群。據《2025年全球及鐘表行業深度分析報告》指出,訂閱制試戴服務、腕表NFT所有權認證、區塊鏈溯源保真等創新玩法備受矚目。傳統品牌紛紛轉型DTC(直接觸達消費者)模式,通過品牌社群建設、線下品鑒活動等增強用戶黏性,并直接運用消費數據指導新品開發。例如,勞力士陸使型推出36mm尺寸款式便深受女性喜愛,其獨特設計更契合高凈值人群對低調奢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