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淮大地上,一場以數字技術重構生態保護范式的革新實踐正蓬勃展開。安徽移動依托5G、AI、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數字生態哨兵”立體矩陣,從城市揚塵治理到森林防火預警,從長江禁捕監管到空氣質量監測,以數智化手段織密生態防護網,交出了一份守護綠水青山的“安徽答卷”。
“藍天衛士”利劍出鞘
AI算法破揚塵
作為傳統能源城市,淮南曾長期面臨煤電化工行業揚塵污染的治理難題。近年來,安徽移動不斷升級“藍天衛士”項目,為守護淮南的藍天白云筑牢堅實防線。
“藍天衛士”以“千里眼”AI視頻監控平臺為支點,在煤礦、電廠等重點區域部署高清攝像頭,構建起360°無死角監測網絡。依托5G網絡“大帶寬、低時延”特性,監控畫面可實時傳輸至指揮中.心,實現遠景全局把控、近景細節捕捉、特寫精準識別的三級聯動監管。通過深度應用“AI大腦”,系統借助機器學習算法,對粉塵擴散軌跡、排放濃度等數據建模分析,可自動識別違規作業行為,提前預警污染事件,將傳統“人盯防”模式升級為“智能預警+精準執法”。自項目升級以來,淮南市重點區域的空氣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執法響應效率也得到顯著提升。
空天地一體化防控
“數字鷹眼”護林海
從皖西的“空中哨兵”到皖南的“地面哨所”,安徽移動正以5G、AI、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為支撐,構建起“空天地”三位一體的森林防火智能防控體系。
晨曦初露,皖西六安大別山的層巒間,十余架印著“中 國移動(109.540, 0.52, 0.48%)”標識的無人機正徐徐升空。這些搭載著AI識別模塊、高清熱成像儀與智能擴音器的“空中哨兵”,在數千平方公里的林地上空織就一張立體化防火“天網”。據悉,在今年清明防火攻堅戰中,無人機搭載的智能識別系統能自動捕捉香燭、紙錢等火源特征,配合高空喊話系統,實現“發現即提醒”的閉環管理。截至任務結束,無人機累計飛行126架次,巡航時長108小時,覆蓋區域達數千平方公里。
而在皖南宣城,安徽移動依托數據專線與AI技術,構建智能化視頻監控系統,以“地面哨所+數字中樞”的模式,筑起另一重森林防火智慧屏障。該系統創新采用“紅外熱成像+AI識別”雙模監控技術,部署在山巔的攝像頭24小時實時監測林區動態,并結合數據高速傳輸,將畫面同步至應急指揮中.心。當監測到煙霧或火點時,AI算法秒級完成火情識別,觸發告警并同步生成經緯度坐標,助力消防部門快速響應。
長江禁捕AI添智
“電子圍欄”管碧水
在長江之畔的蕪湖南陵縣,安徽移動打造的漁政智慧監控系統,正以“電子圍欄”守護一江碧水。系統采用“熱成像+AR全景+普通視頻”三合一監控方案,配合5G物聯網卡傳輸的云喇叭,構建起“監控預警—政策宣導—執法處置”的全流程閉環。AI算法可自動識別涉漁“三無”船舶、違規網具等目標,真正實現“一張網管住千條船”。
據了解,該系統投入使用以來,助力農業農村局查處涉漁案件79起,移交司法機關28起,有效遏制各類涉漁違法行為,在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打擊非法行為、提升監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漁政執法人員感慨:“過去靠雙腿巡江,現在用數據管江,效率提升何止十倍!”(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