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改號軟件隨意銷售,不法分子利用其大肆行騙,昨日本報相關報道推出后,引發了諸多關注和疑惑。改號軟件屢禁不止原因何在?能否從源頭上阻截詐騙行為的發生?如何識別及防范電話詐騙……帶著諸多疑問,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到,電話改號的背后存在復雜的利益鏈,在技術上進行管控其實并不難實現。
灰色利益鏈導致詐騙屢發
“電話詐騙肆意泛濫,已經到了讓人痛心疾首的地步。”市人大代表、通訊行業資深專家李繼朝表示,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人大代表公布了一組數據,2013年全國電話詐騙發案30萬余起,群眾損失100多億元,比2012年分別上升77%、25%,其中使用網絡改號電話作案的占90%以上。
據了解,我市公安部門近年在打擊電話詐騙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警方反信息詐騙咨詢專線“81234567”自去年6月開通以來,截止到今年3月底,攔阻被騙資金2469.78萬元,“呼死”涉案電話33812個,通報運營商關停涉案電話2870個,通報銀行鎖控涉案賬號3837個。
“嚴厲打擊只是治標,運營商從源頭上嚴格控制網絡服務,遏制住詐騙改號電話的源頭,才是治本之策。”李繼朝說,在電話詐騙全國損失的100多億元當中,運營商可獲得10億元左右的服務費用,灰色利益鏈可能是導致電話詐騙屢禁不止的內在原因。
源頭上遏制詐騙并非難事
改號軟件的原理何在?能否從源頭上進行封殺呢?李繼朝告訴記者,改號軟件都是利用網絡電話進行設置的。網絡電話的原理是點到點傳輸(網關-網關),而一些客戶資質良莠不齊,運營商對客戶又監管不力,一些不法商販于是通過制作網關隨意修改主叫號碼,再把修改結果送到運營商的網關系統中,對方電話上就會顯示修改后的電話號碼。
“這種改號的源頭很難追溯,具有極強的隱蔽性。”李繼朝說,但對于運營商來說,并不是沒有辦法防范遏制,從技術上來說也并不復雜。首先是加強防火墻技術,可以防止和識別大部分改號電話。另外,可以設置“防詐騙語音提示”系統,當市民接到網絡電話后自動追呼或進行語音提醒。目前菲律賓已建立了相關的管理機制,網絡電話呼入時會有播報防止詐騙的提醒信息,國內的運營商也完全有能力可以做到。
遇到可疑電話及時報警
如此多的騷擾電話騙局,市民應該如何避免中招?據警方網監部門工作人員介紹,首先不要迷信“電話號碼=真實身份”這種驗證方式,市民在接聽電話時,要冷靜確認對方身份與其提供情況的真實性。公安、法院等司法機關一般不會簡單地以打電話的方式辦理案件,更不會提供所謂的安全監管賬號和保證金賬號等要求轉入錢款,或索要銀行密碼。
其次,在遭遇疑似改號電話騙局時,市民只要掛斷電話后回撥來電顯示的號碼,接聽的會是來電號碼的真正機主,馬上咨詢就能識別出電話的真假。同時,市民也可以撥打110報警或深圳反信息詐騙專線81234567,遇事多留心注意,保護好個人財務隱私,就能避免上當受騙。